立秋养生


发布时间:

2018-08-12

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尤其是还处于伏天,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,气温更酷热,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“长夏”,故民间有“秋老虎”之说。

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尤其是还处于伏天,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,气温更酷热,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“长夏”,故民间有“秋老虎”之说。
 
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,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,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,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,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,使长期处于“虚弱”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。因此,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。
 
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、荷叶粥、红小豆粥、红枣莲子粥、山药粥等食物。
 

 

立秋养生

 

立秋之后润燥止渴
 
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,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,食欲开始增加。因此,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,以补充夏季的消耗,并为越冬做准备。秋季气候干燥,夜晚虽然凉爽,但白天气候仍较高,所以根据“燥则润之”的原则,应以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,可选用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。秋季空气中湿度小,皮肤容易干燥。因此,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。
 
立秋时节人体易出现的问题
 
1、易全身酸重、四肢无力、周身关节疼痛等症状
 
2、肠胃虚弱、消化功能紊乱
 
3、深感乏力、经常口渴
 
立秋之后莫贪凉
 
立秋之后,风渐渐变得凉爽,有些朋友为了贪图凉快,喜欢开窗而卧。然而,夏秋之交,湿热氤氲,也正是冷空气开始活动之时,稍有不慎就易导致寒湿之邪侵袭人体。此时,多有全身酸重、四肢无力、周身关节疼痛等症状。所以,立秋后昼夜温差开始变大,切莫贪凉。
 
立秋不适合大补
 
立秋养生:重在“收”与“养”
 
古人有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、“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”之说,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,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 
1、立秋撞上三伏天,养生谨防“秋老虎”!
 
今年立秋仍处在“三伏天”内,暑气一时还很难消。养生专家提示:“秋后一伏热死人”,此时节,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,一旦出现“秋老虎”,要注意防暑降温。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,也要预防感冒着凉。
 
2、立秋养生---收敛阳气
 
立秋后,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、沉降,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。
 
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。另外,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,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。
 
3、立秋养生---养肺护肝
 
肺属金,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,故肺主秋季。另外秋季主收,燥为秋季之主气,而肺为“娇脏”不耐寒热,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,因此需要润燥、养阴、润肺。
 
而秋天属金,金克木,所以秋天这种气会抑制你的肝气、肝血的生发。肝开窍于目,所以这时候呢眼睛的视力就会有所下降。应该注意护肝早睡,早起。

 

全国服务热线:

400-893-7508

图片名称

手机网站

图片名称

天猫店

版权所有:扬州五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